会员登录 - 用户注册 - 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- 网站地图 厦大团队解锁干性黄斑变性治疗新方案!

厦大团队解锁干性黄斑变性治疗新方案

时间:2025-08-26 10:41:34 来源:捷足先登网 作者:百科 阅读:872次

东南网6月30日讯(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)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(AMD)是厦大新方一种影响视网膜黄斑区域导致渐进性视力丧失的疾病,是团队55岁以上人群的严重致盲性眼病之一。其中,解锁干性AMD是干性AMD的主要类型,占AMD患者总数的黄斑85%以上。迄今为止,变性干性AMD尚无有效的治疗治疗方法。近日,厦大新方厦门大学吴亚林教授团队在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(干性AMD)治疗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。团队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Redox Biology(《氧化还原生物学》)。解锁

据介绍,干性视觉循环是黄斑视觉形成的基础,其紊乱会促进脂褐素堆积在视网膜色素上皮(RPE),变性引起RPE细胞死亡,治疗进而诱导光感受器细胞损伤,厦大新方最终导致干性AMD的发生。与之相对,湿性AMD会产生异常新生血管,引发出血、渗漏,导致视力突然恶化。

吴亚林教授团队研究发现,长期抗衰老疗法——将药物达沙替尼和槲皮素联合使用,有望通过双重机制缓解干性AMD的进展。一方面,它能够清除衰老的RPE细胞,进而恢复视网膜的微环境稳态,减缓视网膜结构与功能的退化;另一方面,它通过激活质子泵V-ATPase的表达,提升RPE细胞的溶酶体功能,从而延缓脂褐素的聚集。该项研究为开发新的干性AMD治疗方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。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资助。

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厦门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杨博,通讯作者为吴亚林教授。吴亚林教授团队长期从事视网膜黄斑变性机制与治疗的研究,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,主持10余项国家级、省市级科研项目,屡获科研大奖。此次突破为干性AMD患者带来新希望,有望改写疾病治疗格局。

(责任编辑:热点)

相关内容
  • 系统门窗还在纠结选哪家?2024年系统门窗十大品牌为您揭晓
  • 为什么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互联网营销负责人?
  • 0茶粉+真果汁,牛小溪果汁茶饮料终端“狂飙”不停!
  •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开发氢动力系统
  • 锡岚手摇奶茶——您的移动奶茶店!
  • 一季度黄金生产消费两旺
  • 高架桥预防事故车进口防撞缓冲车租赁,专业厂家价格优惠!专汽家园
  • GB/T 14550
推荐内容
  • 沪京深青少年教育培训消费大调查 超六成家庭有非常不满情况
  • 从“卷帧数”到“卷体验”:AI高静游戏本重塑行业法则
  • 区领导开展节前安全工作检查
  • 陈好代言科美领跑三四线城市 助国庆黄金档“独领风骚”
  • 12月济源这些地方将停电 来看看有你家吗
  • 小型电动三轮,高压清洗车,配置及介绍!专汽家园